头针是结合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理论,在头皮上划分相应刺激区,以进行针刺治疗的方法。为了便于临床应用,能准确地划分头针刺激区,设有以下两条标准定位线。
前后正中线——即由两眉间为起点,经头顶至枕外隆凸顶端下缘的连线,又叫矢状线。
眉枕线——即由眉中点上缘,经侧头部至枕外隆凸的水平连线。
刺激区的部位和主治
1、运动区
相当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部位。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向后移0.5厘米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两点之间的连线,即为该区。
运动区上1/5是下肢、躯干运动区,主治对侧下肢及躯于部位的瘫痪;中2/5是上肢运动区,主治对侧上肢瘫痪;下2/5是面部运动区,主治对侧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口水,发音障碍等。
2、感觉区
自运动区向后平移1.5厘米,即为该区。
感觉区上1/5是下肢、头躯干感觉区,主治对侧腰腿痛、麻木、感觉异常及后头部、颈项部疼痛和头晕;中2/5是上肢感觉区,主治对侧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下2/5是面部感觉区,主治对侧面部麻木,偏头痛,颞颌关节炎等。
3、足运感觉区
前后正中线旁开左右各1厘米,向后引3厘米长的水平线即为该区。
主治对侧足及下肢瘫痪、麻木、疼痛、感觉异常、急性腰扭伤,皮层性多常尿、夜尿,子宫脱垂等。
4、舞蹈震颤控制区
从运动区向前平移1.5厘米的直线,即为该区。
主治小儿舞蹈病,震颤,麻痹等。
5、血管舒缩区
从舞蹈震颤控制区向前平移1.5厘米的直线,即为该区。
主治皮层性水肿,高血压,脉管炎等。
黄后正中线胸壁区
6、晕听区
从耳尖直上1.5厘米处,向前、后各引2厘米约长4厘米的平直线,即为该区。
主治耳鸣,头晕,听力下降,内耳性眩晕等。
7、言语二区
从顶骨结节向后下2厘米处为起点,平行于前后正中线,向后引3厘米长的直线,即为该区。
主治命名性失语(健忘性失语)。
8、言语三区
晕听区中点向后引4厘米长的水平线,即为该区。
主治感觉性失语。
9、运用区
从顶骨结节为起点,向下、前、后分别成40度角,长度约为3厘米。
主治失用症。
10、视区
旁开正中线左右1厘米处,在枕外隆凸水平线向上,与正中线平行引4厘米长的直线,即为该区。
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
11、平衡区
旁开正中线左右3.5厘米处,在枕外隆凸水平线向下,与正中线平行引4厘米长的直线,即为该区。
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
12、胃区
由瞳孔直上的发际处为起点,向后与正中线平行引2厘米长的直线,即为该区。
主治胃痛,上腹部不适等。
13、胸腔区
在胃区与前后正中线之间,以发际为中点上、下各引2厘米直线,即为该区。
主治哮喘,胸闷,心悸,气短,胸痛等。
14、生殖区
在额角处向上引2厘米与正中线平行,即为该区。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多,盆腔炎,配足运区可治疗子宫脱垂。
头针的操作方法
头针的操作方法是:首先选用26~28号的2~3寸不锈钢毫针,再根据不同疾病正确选好刺激区,并定好位置,然后分开头发用酒精棉球局部消毒,用快速进针达到头皮下或肌层,斜向捻转至要求的区域长度,进行快速持续捻转。
捻针时,以拇指掌面和食指桡侧夹持针柄作横向捻转,速度要快达次/分以上,一般2~8分钟即能达到适当刺激量和刺激强度,再持续行针2~8分钟,间歇5~10分钟后可行第二次手法(要求同前),再休息5~10分钟起针,亦可用脉冲电针机持续耥微20分钟。起针时,用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出血。每日可针一次,或隔日针一次,10次为一疗程,若再作第二疗程,中间可休息一周左右。
应用头针的注意事项
应用头针必须有正确的诊断,选择相应的刺微区。定位要准确,刺激量要适当。针剌时宜取卧位或仰靠坐位,以防晕针,针前应检查针体,若有折痕或缺损应剔除不用,以防断针。消毒要严格,防止感染。如有高热,急性炎症,心力衰竭等井发症时,不宜立即采用头针,须等症状缓解后酌情运用,脑出血患者引起的偏瘫,应在出血停止,病情稳定后再进行头针治疗。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欢迎留言评论一起探讨中医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