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壁挫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都是ldquo胸带rdquo惹得 [复制链接]

1#

前言:

临床护理工作是繁琐的,周而复始的,简而言之就是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丰富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体会,能为护理工作的优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如何思考问题,而不是简单的集中在护理知识内容的学习上。

案例描述:

患者老年男性,76岁,1.2日因车祸,造成“右耳外伤,脾脏破裂、左侧第1到11根肋骨骨折,右侧1根肋骨骨折、左侧肩关节骨折、右侧髋部骨折、左侧胫腓骨骨折、全身多发挫伤”。医院行“左耳清创缝合术”,行“剖腹探查+脾脏切除术”,次日行“左侧肋骨复位固定术”,手术顺利,术后于当地ICU病房行预防感染、补液、支持及对症治疗。1.6日转普通病房继续治疗。次日患者出现咳嗽困难,憋喘严重,血氧饱和度下降。返回ICU行气管插管术,吸出大量白色粘痰后,憋喘有所缓解。1.8日为进一步治疗转我院ICU。入住我科时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带胸引管,腹引管,持续胸腹带包扎外固定。

1.:20

患者胸腹引流为0ml,医师拔除胸引管、腹引管,持续胸腹带包扎外固定。

1.:00

患者神志清,咳嗽反射可,体温正常,炎性指标较前好转,医师予调节呼吸机参数,PS由15cmH2O,调至5cmH2O进行脱机试验。

1.:00

患者气喘,R:38次/分,潮气量:ml左右,医师调节呼吸机参数PS:15cmH2O。

1.:00

患者呼吸:18次/分,呼吸机示潮气量均在ml以上。生命体征转为平稳。

1.:00

责任护士使用CPOT疼痛评分表评估患者疼痛评分为2分,询问医师为缓解患者因咳嗽、咳痰而引起的疼痛、不适,是否可以应用镇痛药物进行干预治疗,医师下达医嘱使用药物进行镇痛。

1.:30

患者经口气管插管无法表达自己的不适,责任护士使用非语言沟通交流板与患者进行沟通,获得的信息是患者疼痛感觉较前缓解,但使用胸腹带感觉不适。

1.:00

责任护士在医护共同查房时,与医生进行沟通,询问是否可以解除胸腹带外固定,经医师同意后予解除。经过病情观察发现,呼吸机潮气量由ml上升至ml。

1.:00

患者神志清,生命体征平稳,呼吸状态良好,医师再次进行脱机实验,没有再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并且咳嗽、咳痰有力,球囊放气试验患者无喉头水肿,给予拔除气管插管。

1.14

患者转普通科室继续治疗,最后痊愈出院。

案例总结: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像做学问那样,考虑问题全面而不单一。要善总结、善分析,广阔思维,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问题一

患者已行肋骨复位固定术,为什么还要进行胸腹带包扎外固定?

胸腹带外固定包扎,是外科术后经常使用的一种包扎方法。

它的作用是:

1、肋骨骨折外固定,保持胸廓的稳定性;

2、术后降低伤口张力;

3、止痛、伤后康复;

4、早期局部止血,引流管再固定等。

问题二

为什么作为常规的护理治疗手段,它没有起到作用呢?我们应该什么时候使用胸腹带外固定?什么时候解除胸腹带外固定?解除的指征是什么呢?

1、胸部术后患者使用胸带进行包扎外固定,上腹部术后患者使用腹带进行包扎外固定,下腹部术后患者一般不使用腹带进行包扎外固定。

2、一般术后7天就可以解除包扎外固定,7天后根据患者情况可以考虑使用或者是不再使用。如患者伤口感染或是伤口愈合差,可以术后使用半个月到一个月之内。

3、疼痛缓解后就应尽早解除胸腹带外固定。

问题三

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咳痰困难,憋喘严重,最后再返ICU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严重创伤后的疼痛使患者不敢咳嗽,引起痰液堵塞,造成患者返回ICU进行二次插管。那么造成痰液堵塞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1、患者惧怕疼痛,咳嗽无力,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肺不张、肺感染,甚至ARDS;

2、胸腹带外固定缓解疼痛并不明显,加压包扎进行止血治疗的同时又减少胸廓一半的通气,还易引起肺部感染、肺不张,并易造成长期胸痛;

3、加压包扎胸壁后使患者肺组织活动的空间明显减少,肺功能不但得不到改善,反而使肺功能损害更严重,对呼吸功能影响明显。

问题四

患者最后为什么能脱机、拔管成功呢?

有效镇痛,医护配合

1、灵活运用评估工具,做出及时正确的评估;

2、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及时了解患者感受;

3、医护共同查房,及时与主管医师沟通,为患者做出正确的护理;

4、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找出影响患者康复的不利因素。

经验分享:

我们以后再遇到此类病人需要怎样做呢?

1

内固定VS外固定:

1.1内固定:肋骨骨折患者早期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要比胸带外固定效果更好。使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可有效的保证肺通气量,维持胸廓的稳定性和功能,因正压通气可对软化胸壁起到“内固定”的作用。

1.2外固定:控制反常呼吸,减少肋骨断端活动,减少疼痛。在术后使用胸带外固定过程中,包扎松紧度要适宜,防止脱落、移位,亦避免包扎过紧,限制患者进行有效通气。在患者咳嗽、咳痰时按压胸廓两侧,并向中间施加一定压力,减少胸壁活动,以有效缓解咳嗽所引起的疼痛。

2

尽早镇痛:

2.1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期间,评估短期内无法拔管的患者,给予镇痛、镇静治疗,减轻患者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度。(eCASH理念:早期舒适化,使用镇痛,最小化镇静,实现最大的人文关怀)。

2.2有效控制疼痛能增加连枷胸患者的肺活量、潮气量、功能残气量、肺顺应性和血氧分压,降低气道阻力和软化胸壁的反常运动。

2.3胸腹带外固定有缓解患者疼痛的作用,但是在患者疼痛缓解后应尽早解除。

2.4灵活运用评估工具,镇痛药物的剂量随镇痛效果进行动态调整,并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

3

康复训练

3.1平卧位进行被动、主动关节运动,指导患者手握握力球,锻炼自身肌力,抬高床头至30°,帮助患者进行上肢渐进式锻炼,鼓励患者做主动活动锻炼。

3.2协助患者做主动运动,在病床上协助患者坐起,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及时咳出气管内痰液,预防肺部感染。

3.3指导患者翻身和进行肢体运动,以增强患者肢体肌力,防止肌肉痉挛影响术后肢体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3.4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腹式呼吸锻炼、简单吹气球等,吹气球锻炼时循序渐进,3-5次/天,5-20min/次。

结束语:

护理程序是由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组成。评估是基础,也是最关键的步骤。如果评估不正确,将导致护理诊断和措施的错误以及预期目标的失败。

护士还需掌握评判性思维能力,在运用评判性思维过程中,护士需要将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紧密结合,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思考,将现有资料进行整合分析,梳理各种资料的关系,检查汇总资料并作出初步判断,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和再判断,通过寻找辅助检查、临床检验等补充资料来证实假设,最终为患者提供合适的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医院潘亦博)

参考文献:

[1]田学涛,*吉利,田文涛.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器与其他器械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研究[J].医学前沿,,7(5):-.

[2]赵先美,叶曼,李知音,李乐之.eCASH理念运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管理的效果评价.中国护理管理,,4(18):-.

精彩内容推荐:

专家共识:成人气道分泌物的吸引

心肺复苏后如何减轻脑损伤?

细节管理!干货AECOPD有效排痰这样做!

心肺复苏后关键“三阶段”的护理要点

指氧饱和度相关弥散指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评估中的应用

温馨提示

投稿邮箱:hulizixun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