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朱越常笑健康
▼本文作者▼
骨损伤在生活中十分常见,特别是在运动时,发生频率非常高。那么出现意外骨折时,应该怎么办呢?骨折了应该怎么治?术后康复又应该做些什么呢?
骨折了该怎么办?
1抢救生命
抢救生命是骨折病人急救的原则中心,对于昏迷患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咽部分泌物;对于有急性大出血患者则应该立即给予抗休克治疗,并及时送医。
2止血、包扎
如果是轻度没有外伤的骨折,可以先进行冰块冷敷,防止肿胀,但冷敷时冰块和皮肤之间隔着衣服和布。
对于有伤口的患者,先用干净纱布压迫止血,如果血止不住可以用止血带扎住受伤部位的近心端止血,但要谨记必须记录扎带时间,隔40~60分钟放松1次,每次1~2分钟,以免时间过长导致肢体缺血坏死。
3固定
及时正确地固定断肢,迅速使用夹板固定患处,固定不宜过紧。木板和肢体之间垫松软物品,夹板的长度要超过受伤部位,如果没有木板,也可用树枝、擀面杖、雨伞、硬纸板等物品代替。
如果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带将伤肢绑在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臂悬于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
4转运
在搬运伤者前,需确认伤者的情况,不能搬动或者挪动伤者患处,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骨折一定要开刀吗?
骨折的治疗方式通常根据受伤程度来决定,如果骨折伴有移位则需要进行复位处理,复位后再进行固定治疗,固定治疗方式也取决于骨折类型。
开放性骨折部位的皮肤以及皮下组织破裂损伤,使骨折折断处和外界相通。这类骨折相对比较复杂严重,治疗难度大,仅依靠外固定无法起到相应治疗效果,一般需要借助钢板、钢针等进行内固定手术。
闭合性骨折的软组织损伤较轻,骨折愈合速度相对更快,因此选用传统的石膏外固定方式即可。
轻微骨折可以通过复位治疗,将断裂的骨头重新连接,并固定起来,但病情较为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则需要手术治疗,先将碎裂的骨头归位以后,加以固定,可以加快病人康复。
开完刀,应该怎么办?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骨折,都需要按时进行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可以预防因患肢长时间未活动而导致的血液不畅、肌力减退、肌肉萎缩、关节粘连等情况。
在骨折早期,由于骨头仍处于受伤状态,肿胀仍未消除,这时不宜进行大幅度的运动,可以通过简单的肌肉收缩运动来增加骨折处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创伤修复,防止肌肉萎缩。
到了骨折中期就可以适当增加患肢活动幅度和强度,这个时间段主要以锻炼患肢的主动训练为主。到骨折后期,则可以全面放开患肢活动,但要避免超负荷运动。
一般骨折患者需要3个月左右的恢复期,在这三个月以内,患者都需要多注意休息,减少患肢活动,尤其是股骨骨折的病人更需要延长恢复期,增加卧床休息的时间。骨折期间注意营养补充,促进骨折处骨头更好地愈合。
骨折后除了需要积极治疗外,平时的日常饮食、康复锻炼也至关重要,合理的补充钙质、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为患肢修复提供足够多的营养。但是也不要有“多多益善”的错误想法,补得多不一定好得快,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
作者介绍
朱越
医院骨科
简介:年考入上海医科大学,在医学系临床专业就读,医院手外科,年硕士毕业进入医院骨科工作,擅长骨创伤手术,特别擅长关节镜微创手术以及部分脊柱手术,并在国内外知名杂志上发表文章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