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每日商报」
50来岁的张先生,因为体检时发现左肺有不明原因医院就诊。穿刺结果显示,这是个有些长得“不大普通”的肺癌,有可能是肺低分化癌。
但医院病理科主任彭芳却想到了另一种可能:SMARCA4缺陷型未分化肿瘤。随后在对同一个标本进行了三次分析检验后,她的推测得到了证实:张先生被确诊为SMARCA4缺陷型未分化肿瘤,一种近五年才被临床报道的肺恶性肿瘤类型。
病理科是个幕后科室,病理医生往往不直接面对患者,但患者的病情诊断,却是由病理医生来“一锤定音”,并为临床医生指明治疗方向。
小便出血两年多,始终查不到原因
大约两三年前开始,60来岁的老杨反反复复出现血尿的情况,该做的检查也都做了,可检查结果均提示无异常。“没有结石也没有明确的肿瘤指标异常,但尿血隔段时间就出现,找不到原因,也断不了根。”
后来,泌尿外科医生仔仔细细给他做了一次检查后,发现他的肾血管存在先天的畸形,这可能就是他反复血尿的原因。对于肾血管畸形,医生建议他长期随访观察。
今年6月,医院,但这一次,问题不在尿血,而是他胸壁上长了个“小东西”,胸外科穿刺结果提示为低分化恶性肿瘤。更让他灼心的是,自己到底得了什么恶性肿瘤,主治医生也说不上来。
“人体发生的绝大多数恶性肿瘤都来源于上皮组织也就是癌,按常理来说,胸壁一般不会长癌,所以胸壁上的恶性肿瘤往往是恶性间皮瘤之类的肉瘤或者淋巴瘤白血病。那么,它这个‘恶性肿瘤’到底是上皮来源的癌,还是其他的肉瘤,或者淋巴瘤白血病?如果是癌,是从胸壁原发长出来的还是其他地方的癌转移过来的,如果是转移,又是从哪里转移过来的,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病理医生来判断并帮助临床医生制订治疗方案。”彭芳接手了这个病例,开始“追根溯源”。
反复检验追查,终于一举“擒获真凶”
针对杨先生的病理切片,病理科先后做了三次免疫组化,第一次时明确这个胸壁的恶性肿瘤是一个癌,那么是来源哪里呢?在第二次时已基本锁定目标:肾脏。为此,彭芳建议老杨做PET-CT检查。
“PET-CT检查提示病人胸壁上的肿块确实为恶性肿瘤的转移,而且全身有多处转移。”彭芳说,为了进一步明确,决定做第三次免疫组化,以及基因检测,医院放射科、泌尿外科医生一起进行会诊讨论。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医生们锲而不舍的追查下,真相大白了:老杨的肾脏先天有异,肾盂与肾实质交界处还藏着一颗小肿瘤。虽不起眼,却恶性程度极高,也极容易被忽略,在这之前的各项检查中,竟从未被发现。
找到“罪魁祸首”之后,泌尿外科根据病理报告以及基因检测的结果迅速为老杨制订了一系列对应的治疗方案。
“心里的第一块石头总算落下来,至少知道自己生了什么病,能怎么治了。”得知这一结果,老杨虽有些沮丧,但也积极配合后续治疗。
为疾病“验明真身”,指明治疗方向
相较于其他临床科室,病理科对很多人来说显得有些陌生。没有进进出出的病人,有的只是各类实验仪器,以及各种编号的人体组织切片。
彭芳和她的同事们,每天就在这一间间的实验室中,借助显微镜等辅助设备,观察临床送过来的组织切片,观察结构和形态,用自己的学识与经验来对标本组织做出明确的病理诊断,明确疾病性质,特别是判断肿瘤的性质与良恶性,最终帮助临床医生给出最为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明确肿瘤类型后,才能在治疗上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医疗浪费。”彭芳说,医学不断发展变化,而人体拥有太多奥秘,疾病的发展变幻莫测,这就要求病理医生不断学习进步,丰富经验,从而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让患者少走弯路。
事实上,除了判断肿瘤性质,病理科也与其他临床科室关系密切,比如临床碰到一些普通抗炎治疗总是好不了的感染性疾病,也会取一点病变送到病理科,通过显微镜及后续的免疫组化特殊染色等检测手段来帮助断定是否是一些特殊的感染。
因为,病理检查是对疾病的最终诊断,所有的治疗都围绕病理诊断结果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