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壁挫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世界无烟日两年前确诊肺癌晚期预计只剩 [复制链接]

1#

近日,66岁的张医院(医院)胸外科门诊,高兴地对我说:“吴大夫,真没想到,我还能看上年的北京冬奥会!”当我听到这样的话,看到患者如此欣慰的表情时,更加坚定了自己对医生这一职业的信念。也真实感受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绝不是一句轻飘飘的话语,而是医患之间庄重的誓言。

张大爷是在我院胸外科治疗的老病友,罹患晚期肺恶性肿瘤,看到眼前笑容满面的张大爷,不禁将我的思绪拉回到年……

还记得那是年春暖花开的4月,张大爷十天前因无意中发现右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就诊,肿大淋巴结处有压痛。门诊接受淋巴结细针穿刺活检,细胞病理学考虑为低分化癌。进一步胸部CT等检查,见左肺上叶占位,考虑为肺恶性肿瘤,同时有右侧第8前肋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考虑为转移,没有胸闷喘憋、发热、头晕恶心呕吐、声音嘶哑等不适。患者自诉近1年体重减轻约5Kg,还患有高血压,长期大量吸烟。

入院后于右侧锁骨上、双侧腋窝均可摸到肿大淋巴结。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的化验检查,白细胞偏高,肿瘤标志物:CEA7.49ng/ml(正常值0~5.0ng/ml),其他的化验均未见明显异常。胸部增强CT见左肺上叶占位,双侧腋窝皮下结节,考虑转移,右侧第8前肋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右侧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脑转移,胸壁、腹壁、腹腔内、腹膜后间隙多发转移。

我们给患者做了右侧锁骨上淋巴结手术活检,病理结果为梭形细胞恶性肿瘤,上皮来源可能大。继续进行基因检测,结果提示为TP53错义突变,突变频率为1.2%,肿瘤突变负荷(TMB)为0.00/Mb,微卫星稳定(MSS),PD-L1表达水平为TPS1-2%。

至此,诊断已经明确:左肺上叶肉瘤样癌(T2N3M1,TP53突变,PD-L1低表达),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腋窝皮下转移结节、右侧第8前肋转移、脑转移多发胸背部软组织、腹膜、腹膜后转移。通俗地讲,肺恶性肿瘤晚期,多发转移,而且根据胸外科的治疗经验,梭形细胞恶性肿瘤,如无手术机会,放化疗效果很差。老人退休后本想安度晚年,突然而来的打击,让患者及其家属无法接受。

虽然患者已处肺恶性肿瘤晚期,预计生存期半年左右,治疗困难重重,但胸外科仍积极寻找最有利的治疗方案,尽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我们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通过检索医学文献数据库,发现携带TP53突变的患者可能从PD-1类免疫治疗中获益,但不同癌种获益的差异较大;同时,结合前沿治疗研究,PD-1药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相比单纯化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并且患者PD-L1有一定水平的表达(TPS1-2%),最终我们决定为患者进行化疗联合PD-1免疫治疗,具体方案为紫杉醇脂质体+卡铂化疗+信迪利单抗免疫治疗。患者和家属表达了对我院胸外科的充分信任,决定全力配合治疗。

根据既定方案,患者治疗2周期,年6月,在第3周期治疗前,评估肺恶性肿瘤情况,可喜的是,肺原发病灶从原来的3.5cm缩小到了2.3cm,其他位置的转移均明显缩小。当患者及家属获知这一好消息时,喜极而泣;更加令人欣慰的是,年8月,在4周期治疗后再次复查,再次明显缩小。患者接受4周期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停用化疗,单纯用免疫治疗维持治疗,每3周一次。患者定期复查,转移病灶均逐渐消失,年1月,复查肺原发病灶逐渐缩小至1.0cm后稳定,不再变化。

在近一年的免疫维持治疗过程中,患者最大的副作用是免疫治疗后持续约5天的恶心呕吐,进食差,然后逐渐恢复正常。此外,还有免疫治疗带来的另一个副作用,疼痛,张大爷的疼痛较重(此副作用少见),需口服止痛药物治疗,曾出现一过性白癜风,也是免疫治疗的一个副反应,加用小剂量激素治疗后好转。其他副反应如胃肠炎、免疫性肺炎、免疫性心肌炎、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均没有发生。

时间来到年,这一次张大爷来到胸外科复查,考虑他免疫治疗明显的效果和免疫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以及目前免疫维持治疗的时限,我们建议他做MRD(分子残留病灶或微小残留病灶),来评估体内是否存在残留的肿瘤细胞。令人惊喜的是,MRD检测结果提示,患者体内无残留肿瘤细胞,从分子层面,提示肿瘤治愈。这种情况下,就可停用免疫治疗,动态复查即可。

肺原发病灶,肋骨转移及脑转移,治疗进程对比

腋窝淋巴结及皮下结节,治疗进程对比

其他转移结节,治疗进程对比

目前,肺癌是我院胸外科主要的治疗病种,除了进行手术治疗外,对中晚期肺癌患者的综合治疗,包括术前新辅助、术后辅助治疗和晚期患者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许多以前生存期不超过半年的晚期患者都得到了长期生存。

医生特别提示:今天是世界无烟日,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远离烟草!

作者:胸外科吴炳群

图片:胸外科吴炳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