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壁挫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乳腺癌治疗方式及选择2021更新 [复制链接]

1#

医院乳腺科刘鹏副主任医师

乳腺癌有六大治疗方式或手段,分别是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临床根据肿瘤的不同分期和肿瘤的分子分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式。

一.手术治疗

对于大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来说,手术治疗是首先进行的治疗方式,根据手术后的病理报告确定乳腺癌的分期和分子分型,再决定术后的辅助治疗。乳腺癌手术治疗方式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为最经典的手术方式,手术切除全部乳房及清扫腋窝淋巴结,适用于大部分乳腺癌手术,至今仍是应用最多的术式。

2.保乳+清扫腋窝淋巴结术,手术把乳腺的肿瘤连续完整切除,并做到切缘无肿瘤,术后加行放疗。手术保留了大部分乳腺组织,基本恢复了乳房外形。

3.保乳+保腋窝术,保腋窝术指的是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如果前哨淋巴结未见癌转移,可以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保留腋窝功能,明显减轻手术后的上肢疼痛、水肿、活动障碍等并发症。

4.乳房全切+保腋窝术,对于不适合保乳的患者,或者适合保乳但不愿放疗而放弃保乳的患者,如果术前彩超没有发现腋窝淋巴结可疑转移,可以行乳房全切除+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5.乳腺癌乳房重建术,又称乳房再造术,适用于不适合保乳但又想保留乳房外形的患者,最常用的手术方式是保留乳头乳晕皮下腺体全切+假体置入术,还有背阔肌肌皮瓣转移乳房重建术、腹直肌肌皮瓣转移乳房重建术。

(详见刘鹏教授另一篇科普文章《乳腺癌手术方式选择》)

二.化疗

即为化学药物治疗,约70%的乳腺癌患者需要行化疗,其实化疗并没有以前观念中的那么让人畏惧,近十几年来有多种新型化疗药物应用到临床,大大减轻了化疗的副反应,很多患者化疗期间没有明显不适,甚至部分患者化疗期间可以从事办公室工作,化疗风险也明显减少。

乳腺癌化疗方案通常4—8疗程,每疗程药物注射时间约3--4个小时,每2—3周化疗一个疗程。医院特设门诊化疗室,患者当天上午来院化疗,下午化疗结束即可回家,方便患者及家属。按化疗与手术关系,化疗分以下几类:1.术前化疗,又称新辅助化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建议,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可选择术前新辅助化疗:

(1)肿块5cm;(2)腋窝淋巴结转移;(3)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4)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均为阴性的三阴型乳腺癌;(5)有保乳意愿,但肿瘤大小与乳房体积比例大难以保乳者。

2.术后辅助化疗,乳腺癌手术治疗后,根据术后的病理检查报告决定是否行化疗。中国抗癌协会指南提出,乳腺癌术后化疗适应证为:(1)浸润性肿瘤大于2cm;(2)腋窝淋巴结转移;(3)ER阴性;(4)HER-2阳性。以上适应症并非绝对,还要参考患者的综合考虑上述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患者生理条件和基础疾患。术后辅助化疗通常在术后一至两周开始化疗,最好不要超过术后一个月。

3.晚期乳腺癌解救化疗,对于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如果没有手术适应症,具备以下一个因素即可考虑首选化疗:(1)ER阴性;(2)有症状的内脏转移;(3)ER阳性但对内分泌治疗耐药。

三.放疗

也称放射治疗,通过高能量放射线或放射粒子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与手术一样,也属于局部治疗,是手术的一个重要补充手段。乳腺癌常规放疗一般需要5周时间,每周放疗5次,共25次,每次十几分钟时间。现在放射技术发展快速,定位精准,并发症也逐渐变少。根据放疗适应症分以下几类:

1.全乳切除术后的放疗,如果腋窝淋巴结有转移,或者术前肿瘤大于5厘米,或者肿瘤侵犯皮肤表皮或胸壁,这几种情况在术后需要行放疗。放疗一般是在化疗结束后3周左右开始;如果术前已经新辅助化疗并完成,那么在术后1个月伤口完全愈合上肢可以打开抬平后即可开始放疗。

2.保乳术后的放疗,如果乳腺癌行保乳手术,不管术后病理结果是浸润性癌还是导管原位癌,不管腋窝淋巴结是否有转移,都需行放疗。如果保乳术后不放疗,有将近40%的复发风险,所以没有放疗,就谈不上保乳,除非患者年龄大于70岁才可以不放疗。

四.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适应症为雌激素受体(ER)阳性或者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患者,约80%的患者适合内分泌治疗。部分患者对内分泌治疗有些误解,以为是内分泌调理,以为可用可不用。实际上内分泌治疗是确切起到治疗肿瘤作用的,能在很大程度降低肿瘤复发风险。内分泌治疗的优点是疗效好,副反应小,经济花费少。适合内分泌治疗的患者一定要坚持治疗,不可放弃。按药物作用机制分以下几类:

1.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拮抗雌激素对雌激素受体的作用,常用药物为他莫昔芬,绝经前和绝经后患者都可使用。如果乳腺癌术后需要化疗,在化疗结束后20天开始口服;如果术后不需化疗,术后10天即可开始口服。共口服5—10年。

2.芳香化酶抑制剂,芳香化酶在雌激素生物合成中起最终的限速催化作用,芳香化酶抑制剂能导致芳香化酶失活,抑制雌激素生成从而治疗乳腺癌,用于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常用的芳香化酶抑制剂有:依西美坦、来曲唑、阿那曲唑,口服5--10年。

3.卵巢去势药物,又称卵巢功能抑制剂,同时能够保护卵巢。用于绝经前乳腺癌患者联合他莫昔芬治疗乳腺癌,或者用于绝经前乳腺癌患者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乳腺癌,疗效均优于单用他莫昔芬。常用药物为戈舍瑞林和亮丙瑞林,为针剂,皮下注射脐周或上臂,有4周一次规格12周一次规格,注射3—5年。

4.雌激素受体灭活剂,用于抗雌激素治疗失败、病情进展的绝经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或联合卵巢功能抑制剂治疗绝经前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药物名称为氟维司群,肌注,每月一次。

五.靶向治疗

乳腺癌靶向治疗并不神秘,也是打针或者吃药,只是药物像打靶一样,到人体内只针对肿瘤细胞起作用,对人体正常细胞作用很微弱,因作用选择性强,所以副作用也比化疗药物小。按药物的作用的分子靶点分以下几类:

1.HER-2阳性的靶向治疗药物,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的靶向治疗药物是使用最早、最多、最成熟的一类靶向治疗药物。约20%的乳腺癌患者HER-2阳性,这类患者适合靶向治疗(如果患者ER或PR阳性,HER-2为阴性的这一类患者,不需要用靶向治疗,其实这是好事,并不是需要靶向治疗才好)。临床使用最多的是术后使用曲妥珠单抗治疗,如果患者有高危因素,使用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双靶治疗),每21天静脉注射一次,与化疗同时使用,化疗结束后继续使用直至满1年,共17次。对于复发或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还有拉帕替尼、来那替尼、吡咯替尼、T-DM1等药物。

2.ER阳性的靶向治疗药物,以前只有抗HER-2靶向治疗药物,大家有个观念就是只有HER-2阳性才有靶向治疗,其实近年来不同的乳腺癌分子分型都有了靶向治疗药物。针对ER阳性的靶向治疗药物目前主要用于内分泌治疗失败的患者或者ER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药物有CDK4/6抑制剂哌柏西利、阿贝西利;以及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

3.三阴型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中国女性乳腺癌与遗传相关性不高,BRCA基因是与遗传相关的乳腺癌易感基因,对于三阴性乳腺癌,BRCA基因突变几率高于其他分型乳腺癌,针对BRCA基因突变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已有靶向治疗药物奥拉帕尼,为口服制剂。建议35岁前发病的乳腺癌、有家族史的乳腺癌、双侧乳腺癌及三阴型乳腺癌的患者行BRCA基因检测,了解有无突变,是否适合使用相应靶向治疗药物。

六.免疫治疗

乳腺癌免疫治疗是乳腺癌新兴的治疗方式,也是今后乳腺癌治疗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乳腺癌免疫治疗不能理解为“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而是通过药物使失常的免疫细胞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自从年3月美国FDA批准第一种用于三阴型乳腺癌的免疫治疗药物阿特珠单抗后,陆续有免疫治疗药物进入临床用于治疗乳腺癌,比如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戈沙妥组单抗。

我是医院(肿瘤防治中心)乳腺科刘鹏医生,我院是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医院,医院。我院乳腺癌治疗水平全国领先,能开展乳腺癌的各种手术,乳腺癌治疗药物先进齐全,如果有需要我帮助的患者可以在网上向我咨询留言,我会尽量解答您的问题。您也可以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